在中医典籍的浩瀚海洋中,总有些尘封的方剂等待被重新发现。某次义诊活动中,我·有幸结识一位退隐乡间的老中医,在其收藏的旧书中觅得一张专治耳鸣耳聋的古方。此方仅三味主药,却暗合"疏肝理气、开通耳窍"之理,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。
曾遇一位中年患者,初因外感风热出现咽痛咳嗽,虽经治疗外症缓解,却遗留耳鸣如蝉、听力骤降之症。患者自述耳中似有棉絮堵塞,听声模糊如隔雾看花。观其舌象微红苔薄黄,脉象略弦,正是风热未尽、气机闭阻之象。
老中医所传方剂以柴胡、香附、川芎为君臣,辅以薄荷、金银花等清疏风热之品,更添石菖蒲、苍耳子直通耳窍。方中柴胡疏肝解郁,香附行气导滞,川芎引药上行,三药协同打通耳部气机;薄荷、金银花等则如清风拂面,驱散残留风热。患者服用五剂后即感耳窍渐通,十四剂后诸症平复,三月随访未见复发。
此案印证《黄帝内经》"耳者,宗脉之所聚"的论述。当风热之邪侵袭人体,若仅治表证而忽视气机调理,则易致"气闭耳聋"。古方妙在疏肝与开窍并举,既清余邪又通经络,恰如釜底抽薪之法。
中医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不可盲目用药。